Apple Pay今日上线

2016.02.18 20:18 移动支付概念股

122

正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就红包打的不可开交时,苹果Apple Pay来了,而且还连着传统巨人,银联。

钛媒体此前已有报道,Apple Pay正式入华喽,2月18日就上线,也就是今天。此次入华,牵线者或者说落地方式是与银联“搭档”,而这也是银联受移动支付市场挤压之后的反制之举。只是几乎可以预判不那么乐观的结局:

现在是2月18日0点12分(注:此为钛媒体作者写稿的时间,不是本文发稿时间),再过五个小时,中国的iOS用户,就可以通过Wallet这个APP来绑定自己的银行卡,从而得以使用Apple Pay这个功能。

今天我已经在朋友圈里看到各路媒体/自媒体都在说这个事,大多数文章聚焦于两个问题上:1、怎样开通这个功能;2、Apple Pay到底和支付宝、微信这种,有什么区别。

我写这篇文章,主要想讲讲Apple Pay在华前景如何。

观点很鲜明,旗帜很亮眼:前途黯淡。

我经常坐飞机,已经非常习惯远程值机了。有些机场/航空公司也支持这种方式,但细心琢磨,其实是很有趣的。

我曾经在一个二线城市远程值机,到了机场后稍许晚了点,大概是临起飞前27-8分钟的样子。手上有个二维码的我一开始并不慌张,自以为不需要再去Checkin。但当我到了安检口时,却被告知:我们这里过了30分钟就不能打印你的登机牌了,请去值班柜台打印一张。

是的,这个所谓二维码登机,其实是假的。你依然需要一张登机牌。

上海虹桥机场,凭手机二维码可以过,但依然安检人员会给你一张小票——其实就是登机牌。你回头上飞机在登机口时,要拿出来的。

与上海不同,北京首都机场就不需要打印什么小票,登机口支持二维码登机。

说上面这个例子,就是想告诉各位:二维码去干个什么事,要线下配合支持的。说得再重一点,不是配合支持,而是“取决于它们”。

Apple Pay的原理和支付宝、微信的确不同。但其实这并不是最重要的事。

最重要的事是:商家愿意不愿意配合支持,使得客人能够用Apple Pay来完成买单。商家愿意不愿意,则取决于他们认为,有多少人会用这个方式。

iPhone在中国大概有1/3的市场,不过,并不是所有的iPhone都可以使用Apple Pay。能使用这个功能的iPhone 6以上机型,在中国市场,可能只有1成的份额,而且分布并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城市。

这就是说,与几乎所有智能手机都能使用支付宝或微信所不同的是,Apple Pay理论上能覆盖到的线下市场,也只有10%智能手机用户。(iPad系列产品,仅能支持应用内付费;Apple Watch的量,委实小了点,而且一般讲来,没有iPhone,这个苹果表实在没啥用。)

而且,有理由相信的是,并不是所有iPhone 6(及以上)的用户,都会很乐意去使用Apple Pay。我甚至怀疑有人到今天为止,还是崇尚现金+银行卡。我还看到过用iPhone但压根没有自己Apple ID的人(用家人的)。

对于商家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强的动力要去支持Apple Pay,我并不怀疑类似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这种商家会支持,但我怀疑的是更为广大的本地商家们的动力。他们并没有什么足够的理由,第一时间去为客人开通这种服务。

客人这一端,有没有足够的动力去使用Apple Pay?尝鲜当然没问题。但Apple Pay并没有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增量好处。

可以不带钱包了?支付宝、微信也可以让你不带钱包啊。我早已舍弃了我的钱包,出门就是一张身份证、借记卡/信用卡各一,外加百八十块钱应急。全部收在我的手机套里。

在有些商家处消费,你甚至可以得到一点折扣,比如,9.5折。Apple Pay目前没有看到胜过支付宝、微信的更多好处。

好像唯一称得上“好处”的,就是一个Touch ID:按一下iPhone那个肚脐眼,就可以完成支付。这是很方便,但我个人以为,并没有比支付宝微信方便得让人觉得非它不可。

就我所知,无论是蚂蚁金服,还是微信,都有相当庞大的线下BD人员,他们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游说商家支持他们的支付方式。

这是一个人力活,半点讨巧不得。

我非常怀疑Apple的这种地推能力,尤其是,这个公司的人,一向很骄傲。说话夹枪带棒,动不动冒出几个互联网词汇,未必讨本地商家喜欢。

地面的推广铺设,我估计,还是让银行去干。

因为整个ApplePay的体系里,银行是最大的赢家,不是商户也不是用户。

银行一直以来,是把第三方支付视为竞争对手的。

就这两天闹得沸沸扬扬的微信提现收费这件事,成本议题上,的确是银行对微信的第三方支付快捷接口,费率是高于银行间转账的。

因为第三方支付,确实在踢掉它们。

但Apple Pay不是。Apple Pay对既有的收费流程中这几方没有任何负面影响:收单公司、开户行、银行卡组织(银联)。

银行很欢迎这种方式。由于这种方式对手机有要求,故而我称其为“硬支付”。像支付宝微信这种对手机没啥特别要求的,我称其为“软支付”。

理论上讲,硬支付不见得打不过软支付,因为软支付需要你下载软件。如果支付宝、微信不是那么流行,推广一个软件,需要付出极大的成本。更何况这帮做第三方支付的,算是半道出家,类似安全这种重大议题,积累并没有银行玩了几十年那么深厚。

硬支付其实很早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但由于当年中移动(运营商一侧)与银联争夺标准制定权,一场公案吵闹了数年之久,活生生地将这个市场拱手交给了软支付一脉。

滴滴快的开打后,移动支付中的软支付,就如火如荼地占据了这个市场。Apple Pay入华,最佳时间点早就过去了。

Apple Pay想要在中国获得亮眼的业绩,很大的变量因素在于银行。银行卖力,还有的玩,银行要是不卖力,Apple Pay没有什么值得期待的前途。

银行会吗?

很简单一句话:A行很卖力地在商家那里费尽口舌成功让商家开通了Apple Pay,结果很多用户后面绑的是B行的卡。这事怎么算呢?

由银联来协调吧,就像当年铺POS机一样。但铺POS机的时候,可并没有什么第三方支付,而且还是如狼似虎干劲十足的第三方支付公司。

苹果在大中华区上押注越来越大。

数据表明,到了2015年Q4,大中华区的贡献占到了24%,与Q2、Q3相当,比14年Q4增长了两个百分点。

但这个贡献的背后是:大中华区营收的同比增长率:暴跌。Q1有71%,Q2有112%,Q3有99%,Q4只有可怜巴巴的14%。

之所以贡献能够持平,是因为苹果整个公司的业绩同比增长只有1.7%。

再不放手一搏,华尔街那边,难交待了。

Apple Pay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一个金融产品,从作用来看,它的产生是在简化消费者消费的过程,它对于货币使用的升级是现金的电子化,正如它当初将实体音乐在iTunes上进行电子化一样。可以打一个比方解释它与支付宝、微信的不同:过去想读一本书时,你要到书店购买;后来可以在当当网购买,坐等邮寄过来就好;再后来出现了Kindle,你可以直接阅读电子书;支付宝、微信支付就是当当网的角色,而Apple Pay是Kindle的角色。

也许说将Apple Pay比喻成货币的电子化有些过于夸张,毕竟此前已有信用卡完成了货币的电子化进程。但尤其在中国,信用卡一直没有成为国人的主要消费工具,这也给了支付宝、微信支付成长机会。与其说Apple Pay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竞争,还不如说它的竞争对手是谷歌钱包、三星Pay等。

当苹果CEO Tim Cook在2014年的苹果发布会上这样介绍Apple Pay,调查数据显示,每年信用卡消费为120亿美元,每天有高达2亿美元的信用卡转账。但信用卡支付过程非常繁琐的。所有以前的移动支付方式都失败了,而苹果基于NFC的Apple Pay只需在终端读取器上轻轻一“靠”,支付过程十分简单。

但如果Apple Pay只是一个装银行电子卡的钱包,为何酝酿至今才郑重其事地推出?收益者是银联、各大银行,苹果废了很大力气为他人做嫁衣岂不是看起来很蠢?

那苹果为什么要有Apple Pay?

在我看来,苹果一直以来在意的是用户对产品的使用体验,不管是智能手机、苹果电脑系统的设计、iPod音乐播放器都致力于推广“傻瓜式”使用体验,让你觉得苹果产品的体验最佳,以此作为苹果的核心竞争力和卖点。苹果不在乎你通过这个产品干了什么,也不计划榨取你每一步操作的变现价值。Apple Pay的推出也是这个逻辑——简化用户体验、保护用户隐私。苹果副总裁Eddy Cue曾表示,“苹果不知道你购买了什么,在哪里买的,为这个商品支付了多少钱。”

因此,Apple Pay它只是苹果简化用户生活行为而存在的众多产品、服务之一,它在乎的是简化你的行为过程,而不会如支付宝、微信支付一样挖掘你支付行为中的变现可能。但苹果不是做慈善的,不会只是为了方便用户开这么大家公司。因此,强调一遍,苹果的简单、人性化的服务(包括硬件和软件)是它的核心卖点。人们会慕苹果的命而来,并留在苹果。

苹果生态的存在,使苹果的任一产品、服务之间都可以相辅相成,形成促进作用。这样一来,可以优化苹果用户体验,进而促进苹果用户在苹果生态的内部消费。

Technology Business Research分析师Jack Narcotta这样评价苹果的生态:

“苹果非常聪明地将产品和服务都集成到了iPhone当中,当用户融入这样的苹果生态之后,他们会更倾向于额外的媒体、内容、服务、应用软件消费,从2001年苹果推出iTunes之后,他们就已经开始布局了。”

Apple Pay在苹果内部生态中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也许有的苹果用户已经通过iTunes绑定了银行卡,可以在苹果商店中进行消费。但如今iPhone线下支付的便利,可能反向促使没有在iTunes账户绑定银行卡的用户在iPhone上绑定银行卡。(而之前已在iTunes绑定银行卡的用户可以直接点击激活Apple Pay功能)

事实上,调查显示Apple Pay的出现促进了用户在App Store上进行消费,目前有67%的苹果用户选择在App Store进行消费,而不是第三方运营商店。

目前,苹果主要的盈利责任仍是由硬件承担,软件服务(包括App Store、iTunes、Apple Care等)每年的收入占整体收入的10%。

但现在,营收主力的硬件销售在中国大方溢彩后,在今年第一财季出现了“iPhone销量不及预期”的情况。虽然印度也许可以成为下一个苹果销量高潮的国家,但之后呢?所以现在也许是苹果将营收压力向软件转移的时候。

最初苹果的软件服务仅有应用app,当时有夸张的说法是“每天在苹果花1美元(意为每天买一个app)”。后来,苹果陆续推出了每月10美元(在国内为10元人民币)的Apple Music服务、每月20美元的Apple TV服务、每月5美元的iCloud云存储服务等。苹果的软件服务正在变得更加丰富。Apple Pay简化了用户线下消费的同时,也更利于用户在苹果内部生态的消费,对苹果硬件、软件服务两条腿走路会有帮助。

移动支付概念股:天喻信息、长电科技、康强电子、新开普、国民技术、蓝盾股份、御银股份、广电运通、飞天诚信、欧浦智网、新国都、拓维信息、华胜天成、信雅达、生意宝、新大陆、步步高、南天信息、佳都科技、天津磁卡、大唐电信、东信和平、顺络电子、证通电子、中科金财。

移动支付概念股

那么问题来了:最值得配置的移动支付概念股是哪只?即刻申请进入国内首个免费的非公开主题投资交流社区概念股论坛参与讨论!

0 0 0

东方智慧,投资美学!

我要投稿

申明:本文为作者投稿或转载,在概念股网 http://www.gainiangu.com/ 上发表,为其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决策请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

< more >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0-9
暂无相关概念股
暂无相关概念股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