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周报:规范委托贷款业务‚穿透监管授信集中度
2018.01.08 11:42
监管节奏趋缓且协同强化,供给侧改革利于行业不良底层资产改善,银行业不良反弹趋缓,基本面稳中向好,板块配置价值提升,我们维持对银行板块的买入评级。 继续推荐招商银行、宁波银行,政策风险较小、负债成本可控、股息率稳定的国有大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适度关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南京银行。 风险提示: 1、 流动性冲击超预期; 2、 利率波动超预期; 3、 经济增长超预期下滑; 4、资产质量大幅恶化; 5、政策调控力度超预期。
本周聚焦:
本周聚焦之一: 《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正式稿出台
该办法进一步规范了银行的表外业务,督促银行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在业务上减少通道、缩短链条。我们认为《办法》对银行的影响有限, 表外业务向表内贷款回流的局面或将更明显。 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1)2015年 1 月出台的《征求意见稿》,银监会为防范受托银行越位承担风险、借道规避监管要求等,已经对委托贷款的资金来源、投向及银行职责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银行开展此类业务的动力逐步下降。(2)2016 年央行出台的MPA 考核将委托贷款增速与目标 M2 增速挂钩,进一步限制了委托贷款规模的增长。(3) 2017 年上半年, 银监会开展“三三四”专项整治工作,通过治理,同业、理财、表外业务快速增长势头及资金空转现象得到遏制,同业理财、表外、 SPV、委托贷款等业务增速都已经下降且下降幅度均比较明显,同时贷款增量和增速明显上升。 Wind 统计数据显示, 2017 年 1月至 11 月新增委托贷款 7168 亿元,同比少增 10675 亿元。
本周聚焦之二: 《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 降低客户授信集中度, 进一步规范同业业务
该办法的主要影响:(1)办法根据国内银行实际,参考国际监管标准,规定了大额风险暴露监管标准和计算方法,对商业银行加强大额风险暴露管理提出一整套安排和要求, 有助于推动商业银行提升集中度风险管理水平,降低客户授信集中度,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2)办法提高了单家银行对单个同业客户风险暴露的监管要求,与当前治理同业乱象的政策导向一致, 有助于引导银行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弱化对同业业务的依赖。(3)办法明确了单家银行对单个企业/集团的授信总量上限, 进一步规范银行同业业务,有助于引导银行将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改变授信过程中“搭便车”“垒大户”等现象,提高中小企业信贷可获得性,改善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申明:本文为作者投稿或转载,在概念股网 http://www.gainiangu.com/ 上发表,为其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决策请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