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点评:完善风险集中度管理体系‚补短板持续推进

2018.01.10 13:37

我们认为此次《办法》的推出旨在对现有的银行风险集中度管理体系进行系统性地梳理和统一。《办法》针对同业客户风险暴露的监管要求进行了调整,预计新规的落地仍会对部分小行带来影响。但考虑到三年过渡期安排,因此短期并不会对未达标银行带来大幅调整压力。继续看好银行板块表现,个股上,由于银行个体间调整压力和调整能力的差异,银行间的分化将会延续。我们从稳健性角度推荐业绩持续改善,受监管调整压力较小的大行(农行),从成长性角度推荐宁波银行,关注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和南京银行。

事件

银监会于 1 月 5 日就 《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推动商业银行强化大额风险暴露管理,有效防控集中度风险。

点评

完善风险集中度管理体系,补短板持续推进我们认为此次《办法》的推出旨在对现有的银行风险集中度管理体系进行系统性地梳理和统一。此前有关银行的风险集中度管理的内容散落在包括《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等法律法规亦或是通知中,未有统一的大额风险暴露监管规则,而此次《办法》的推出是对于过去监管要求的完善,延续了三三检查中对于弥补监管短板的要求。从此版《办法》来看,将银行的交易对手细分为非同业单一、非同业关联、同业等方面,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细化要求,提升监管对银行大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同业客户监管要求调整,部分小行或受影响

此次《办法》针对同业客户风险暴露的监管要求进行了调整,要求“ 商业银行对同业单一客户的风险暴露不得超过一级资本净额的 25%”,而此前 14年的同业 127 号文的要求为“单家商业银行对单一金融机构法人的不含结算性同业存款的同业融出资金,扣除风险权重为零的资产后的净额,不得超过该银行一级资本的 50%”。对比来看,账面上同业风险暴露占比要求提升,从 50%下降到了 25%,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此版《办法》对同业风险暴露的确认允许扣减质押物,因此类似目前银行买入返售科目的下同业风险基本可以抵扣,因此由变动带来的口径变化会低于 25 个百分点。不过考虑到过去几年中小银行同业业务扩张迅猛,预计新规的落地仍会对部分小行带来影响。出于减轻短期调整压力考虑,《办法》对同业客户风险暴露设置了三年过渡期,19年底的达标线为 80%,因此短期并不会对未达标银行带来大幅调整压力。

实体授信监管要求基本不变,资管产品的监管要求有待明确此版《办法》对于传统企业的授信要求基本延续了之前的规定,只是在原先对单一客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 10%的监管要求下,增加了对单一客户整体风险暴露不得超过一级资本净额的 15%,绝大部分银行均能够达到监管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新规首次提及了对于资管产品和资产证券化类产品的监管要求,要求银行穿透识别产品背后的底层资产,并根据最终交易对手计量风险暴露。而如果银行无法识别基础资产, 则需要银行对所有不使用穿透方法的资产管理产品和资产证券化产品设置唯一的, 名为“ 匿名客户” 的虚拟交易对手,并将上述产品的风险暴露计入对匿名客户的风险暴露,并视同非同业单一客户进行管理(不超过一级资本的 15%) 。 考虑到近年来各家银行对于同业理财、公募基金等资管产品的投资明显增加,而在实际操作中,相关资管产品的穿透存在一定难度,如若都纳入唯一的匿名客户口径对相关投资占比较高且核心一级资本相对较低的中小银行带来达标压力。因此,对于此类投资的监管要求未来需要予以明确,亦或是通过三会之间的协调降低穿透难度。

投资建议:

展望 18 年,在国内经济企稳背景下,我们认为银行股股价将步入上行通道,在过去两年连续跑赢大盘的情况下继续取得相对收益。从估值来看,目前行业对应 18 年动态 PB0.9x,低于近几年高点( 1.2x)和可比海外同业水平(标普500 银行指数估值中枢在 1.3x-1.4x)。我们认为随着金融市场开放的加快,海外资金的流入提速,推动市场风格转变,为银行板块估值提升提供支撑,维持行业增持评级。在个股上,由于银行个体间调整压力和调整能力的差异,银行间的分化将会延续。我们从稳健性角度推荐业绩持续改善,受监管调整压力较小的大行(农行),从成长性角度推荐宁波银行,关注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和南京银行。

风险提示:

经济增速低于预期。

 

0 0 0

东方智慧,投资美学!

我要投稿

申明:本文为作者投稿或转载,在概念股网 http://www.gainiangu.com/ 上发表,为其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决策请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

相关概念股资讯

< more >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0-9
暂无相关概念股
暂无相关概念股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