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非银周报:证券:金融衍生品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创新预期助力强者估值提升
2018.01.22 10:03
保险: 开门红低于预期,但保障市场仍大有潜力
开门红不佳主要原因包括:无风险利率上升导致理财型产品吸引力不足;对销售误导、产品说明、利益演示和人员招聘等方面加强监管;受 134 号文影响快返停售。缺口能否收窄看后续销售策略。但具体看业务结构,不影响代理人留存和后续健康险销售:一方面,保费同比下滑主要是大单下滑,而保单件数影响不大,甚至有所提升,代理人脱落可能性较小;另一方面,开门红期间健康险下滑有其独特原因,且幅度远低于年金险,当前开门红不好,回归保障成业内共识,后续代理人增员将带动健康险销售增长。目前平安、新华、太保 2018年 P/EV 约 1.44x、 1.10x 和 1.12x,中长期逻辑不破、上半年利率与利润共振,我们依然看好投资价值。 行业 18 年对应 P/EV 为 1.18 倍,估值优势显现。 推荐: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太保。
证券: 金融衍生品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创新预期助力强者估值提升
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初具规模表现在: 1)场内金融衍生品稳步扩容: 50ETF股指期权交易金额逐年以近 2 倍速度增长,深交所表态即将进行股指期权试点,场内期权市场稳步扩容; 2)场外金融衍生品增速提升:收益互换在“去杠杆”、“减持新规”等严监管下回归理性,交易规模相对稳定;随着套期保值需求提升和个股杠杆投资需求拉动,机构客户大量进场促进场外期权市场规模扩容。场外期权市场维持高集中度格局,创新预期助力强者估值提升。券商场外衍生品交易 CR5 维持在 85%左右,市场壁垒和先发优势助力实力雄厚的券商瓜分市场份额。参考海外场外期权业务发展历程: 1) 1998 年至 2008 年期间,以美股为代表的全球资本市场机构化程度深化,股票市场机构化助推场外期权名义规模快速增长;高净值客户巨额结构化理财需求,成为场外股票期权一大需求来源。 2)大型券商在场外股票期权业务中更占优势,规模经济效应和信息优势使得交易商处于市场优势地位,股票衍生品业务收益丰厚。投资建议:继续看好板块反弹行情,创新预期助力强者估值提行业层面,政策的天平正在向围绕做大做强的局部性创新倾斜,衍生品市场扩容及国际化发展机遇下,行业龙头抢得先机,创新预期助力强者恒强,行业集中度提升逻辑顺畅。目前场内期权发展势头良好、场外期权增速提高,且形成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规模领先、其他大型综合券商快速发展的格局。 建议关注估值具备相对优势的大型综合券商:中信证券、华泰证券、招商证券、海通证券等。
中国结算发布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等产品账户管理通知,逐步落实穿透监管1 月 19 日,中国结算发布《 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等产品账户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申请开立证券账户的资管产品应填报其份额持有人,而份儿持有人为资管产品的, 管理人应继续填报其上层份额持有人信息直至持有人为个人、机构为止。执行向上看穿报送。 资管新规要求“穿透监管”正逐步落实, 资管产品嵌套受限, 有利于明确风险承担,打破刚性兑付。
金控:重点推荐中航资本
中航资本业绩稳定增长,未来可转债+引战将助力公司发展,产融结合空间广阔。看好公司前景,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经济下行超预期、资管新规落地严厉性超预期、行业爆发严重风险事件; 成交金额进一步下滑。 公司经营风险包括:行业竞争加剧、 债市投资环境低迷等。
申明:本文为作者投稿或转载,在概念股网 http://www.gainiangu.com/ 上发表,为其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决策请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