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2018年工作会议点评:强监管态势延续‚资管行业深度调整
2018.02.03 12:53
1 月 25 日至 26 日,银监会召开 2018 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总结回顾 2017 年工作,安排部署 2018 年工作,会议强调防范化解十大金融风险。
由高增速向高质量发展,防风险主基调延续
在 2017 年重点工作任务部署计划中,强调推动银行回归本源专注主业, 2017年银行业贷款同比增 12.6%的情况下,总资产只增长 8.7%,行业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趋势已现端倪。同时,在 2017 年非标、同业业务监管加强背景下,资金脱实向虚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同业资负规模收缩, 3 季度资产和负债规模较年初分别减少 2.6 万亿元和 2 万亿元;理财产品增速连续八个月下降, 3 季末同比增速降至 4%。我们认为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环境以及金融去杠杆背景下,行业整体资产规模增速可能会继续下行,但考虑到监管压力在 2017 年下半年以来有所缓释,增速降幅将有所收窄。
严控不良贷款风险,抑制居民杠杆率
我们认为 2018 年银监会将加大不良贷款监管力度,会议表示, 2018 年将建立联合授信和债权人委员会两项机制,加快不良贷款处置速度。从表述来看, 2018 年的行业不良贷款暴露程度或将加大,有助于增强行业资产质量真实性。 2017 年以来,行业不良生成速度有所放缓,我们认为在 2018 年宏观经济企稳背景下,行业不良生成率将延续改善趋势。
此外,会议提出 2018 年将抑制居民杠杆率,继续打击挪用消费贷款、违规透支信用卡等行为,严控个人贷款违规流入股市和房市。根据《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 2017 年居民杠杆率从 2 季度的 47.4%上升到 3 季度的 48.6%,居民部门在全部实体经济中的债务占比加大。在 2017 年地产调控政策趋严、房贷政策趋紧情况下,我们认为居民杠杆率上升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消费贷变向流入楼市,因此 2018 年银监会将继续严控消费贷流向。
资管行业深度调整,市场流动性维持紧平衡格局
作为过去几年加杠杆工具的同业理财以及各类非银机构通道类业务均为 2017 年监管重点。此次会议明确提出,将继续压缩同业投资,并且将特定目的载体投资作为监管检查重点,对委外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同时推动银行及早开始理财业务转型,逐步压缩银信类通道业务,严格执行新发布的委托贷款管理办法。 2018 年资管行业将进行深度调整,理财业务转型势不可挡,此前落地的资管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提出银行理财投资非标禁止期限错配、打破刚性兑付,正如我们在资管新规跟踪报告中所分析,非标转标大概率将成为转型出路。从对整体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来看, 2018 年 MPA 运行将常态化, “ 防风险” 和“ 去杠杆” 依然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预计整体流动性将延续 17 年以来偏紧的环境,资金利率维持高位。
投资建议:
从银监会 2018 年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来看,防风险、去杠杆主基调在 2018 年将延续,同业、非标业务依然是重点监管领域,但整体来看,此前陆续落地的监管新规对银行资负带来的调整压力在 17 年已有反映, 18 年边际减弱。我们认为在行业基本面在息差回升以及资产质量持续转好的背景下,净利润增速将从 17 年 5.0%的水平提升至 7.7%,目前行业对应 18 年动态 PB 在 1.1x 左右,低于近几年高点( 1.2x)和可比海外同业水平(标普 500 银行指数估值中枢在 1.3x-1.4x),继续看好板块表现。在个股上,由于银行个体间调整压力和调整能力的差异,银行间的分化将会延续。推荐 1)吸储能力及资本金水平具有优势的农业银行、 工商银行; 2)盈利能力强,配置素质优良的宁波银行、 招商银行; 3)调整压力缓释的南京银行、兴业银行。
申明:本文为作者投稿或转载,在概念股网 http://www.gainiangu.com/ 上发表,为其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决策请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