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轻量化专题:高强钢、铝镁合金持续高增长‚碳纤维初步实现规模应用

2018.02.03 11:22

投资要点

当前股权投资行业研究市场上首份汽车轻量化深度专题,本专题核心观点为:未来全球汽车轻量化维持11.6%的高速增长,中国增速将达到25.9%。目前以高强度高、铝镁合金为主的第一阶段轻量化已经拉开序幕。以碳纤维为主的第二阶段轻量化正处于研发和导入阶段。

【市场空间】国内2020 年可达3807.5 亿元,复合增长率25.9%,增速远超全球全球汽车轻量化趋势明确。据Lightweighting World 研究测算,2015 年全球乘用车轻量化市场空间为7172 亿元,2020 年可达1.24 万亿元,复合增长率11.6%。我国汽车轻量化水平较低,乘用车平均比欧洲汽车重5%-10%。2015 年我国乘用车轻量化市场空间为1282.4 亿元,2020 年可达3807.5 亿元,复合增长率25.9%。远高于全球行业整体增速。

【行业核心驱动力】产业诉求+政策诱导,轻量化将加速推进

(1)根据工信部最新发布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到2020 年,所有车企生产的乘用车平均油耗要从2015 年的6.9L/100km 降至5.0L/100km,年均降幅6.2%。不达标的企业将面临停止新品公告申报等惩罚。汽车整备质量每减少100kg,燃油汽车百公里油耗可减少0.3-0.6L;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可提高6%-11%。

(2)汽车整备质量每减少100kg,加速性能提升8%-10%;制动距离缩短2-7m;高强度材料可在碰撞时保持车舱完整性,保护乘客安全。

【竞争格局】高强钢、铝镁合金持续高增长,碳纤维初步实现规模应用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明晰了短期优先发展高强度钢,铝、镁合金,中长期发展碳纤维的技术路线。高强钢、铝镁合金持续高增长,碳纤维初步实现规模应用。

(1)宝钢占据国内高强度钢50%的市场空间:目前国内车身高强度钢约占50%,国外约60%。是应用较为成熟的轻量化材料。国内宝钢(占据国内高强度钢50%市场空间)、鞍钢、马钢已成功试制出性价比高的第三代高强度钢。

(2)铝、镁合金国内实力不断增强,受益标的多:铝合金成本约35-50 元/kg,高于高强度钢。主要用于20 万元以上中高档车型。国外企业在规模、资金、技术、客户资源方面有明显优势。国内集中度较低,研发能力不强。但经过多年发展,涌现出如广东鸿图、文灿股份、爱柯迪、旭升股份、万丰奥威、亚太科技等一批实力型上市企业,已进入一线汽车品牌供应商体系。未上市的中信戴卡、奔达模具在铝合金轮毂领域深耕20 多年,建立较高壁垒。

(3)航空级别碳纤维突破技术封锁,部分公司已实现盈利:宇航级小丝束碳纤维产品主要被东丽、东邦和三菱丽阳三家企业垄断,但由于中国、土耳其和韩国等新兴国家碳纤维产业的崛起,三家企业在小丝束碳纤维市场的份额已由前几年的约70%下降至55%;工业级大丝束碳纤维主要有Zoltek、SGL 和三菱丽阳三家生产商。目前国产高性能碳纤维逐渐打破国外封锁,T700 级碳纤维已实现量产,受益军工需求,产能不断放大,但低端产能结构性过剩。国内T300-T800 级别碳纤维成本80-350 元/kg 不等,远高于铝合金。产业链上下游,已有多家企业布局。碳纤维业务占公司主营80%以上的吉林碳谷、光威复材和中简科技三家公司已实现盈利,随着技术日益成熟,有望在汽车上得到大规模应用。

【投资策略】关注率先进入优质客户供应链及细分领域龙头基于上述行业分析,我们得出汽车轻量化细分方向的行业特点及投资策略为:(1)高强度钢、铝镁合金、碳纤维分阶段受益,中短期关注铝、镁合金,中长期关注碳纤维;(2)供应商资质认证严格且周期长,不同企业间技术可移植性差,建议关注具有先入优势已储备大量优质客户的企业;(3)资金及技术构筑的产业壁垒深厚,建议关注细分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或龙头企业。

推荐:文灿股份(832154)、中简科技。

建议关注:肇庆动力(834387)、联赢激光(833684)、中信戴卡、奔达模具。

【风险提示】汽车轻量化不达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新技术替代风险。

 

0 0 0

东方智慧,投资美学!

我要投稿

申明:本文为作者投稿或转载,在概念股网 http://www.gainiangu.com/ 上发表,为其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决策请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

相关概念股资讯

< more >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0-9
暂无相关概念股
暂无相关概念股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