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餐饮行业行业研究:供需模型定量测算中端酒店市场空间‚收益管理动态解读REVPAR提升路径
2018.02.04 09:51
投资建议
经济复苏及消费升级推动中端酒店供需错配,带动酒店行业量价齐升: 从星级酒店和上市公司经营数据来看, 2016 年下半年集中在经济型酒店和中端酒店的消费复苏和结构变化带动了 RevPar 增长,高星级酒店相对承压。
连锁化率的提升重塑国内酒店规模结构,从供给来看中端酒店供给扩张增量集中在存量市场改造:截至 2016 年底中国酒店数量达到 28.9 万家, 其中经济型、中档、高档和豪华型占比分别为 85%、 8.5%、 4.1%和 1.4%。从连锁和单体角度来看整体国内酒店形态以单体为主( 80%),连锁化率相对较低。中档酒店的连锁化率和星级率分别为 6.5%、 20%,由于经济型酒店的硬件改造成中档酒店难度较大,未来连锁化率的提升将是存量市场的改造。
聚焦于有限服务中端连锁酒店, 17-20E 由于住宿需求强劲和酒店需求结构性转变, 入住率将维持相对高位: 中端酒店品牌化和集中度较高, CR3(锦江、首旅如家和华住)为 65%。通过分析三大上市公司的供给和入住率情况测算 17E-20E 的供需模型, 测算 2017E-2020E 有限服务型中端酒店的房间需求量为 31.5/54.5/71.6/84.2 万间,对应增速为 47%/73%/31%/18%,入住率 分 别 为 76.7%/77%/78.6%/79.4%。 三 大 酒 店 集 团 的 入住 率 预 计 为80.9%/81.3%/82%/81.57%。
通过动态收益管理来看,当中端酒店入住率达到 85%后平均房价将步入提升强周期,提价空间 20%以上: 经济型酒店的入住率盈亏平衡点约为 60%,中端酒店的入住率盈亏平衡点约为 70%。观察经济型酒店和华住酒店增长变化趋势来看当中端酒店入住率提升到 85%后平均房价开始出现抬升迹象,入住率与平均房价之间存在一年的传递增长期。 市场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中端酒店,第一是以经济型酒店工业化模式来拓展中端酒店, 这类酒店房价上升空间至少 20%,但受到同区域五星级酒店的价格制约。 第二是以完善的酒店功能性需求为基础叠加人文、主题等元素打造个性化酒店,这一类酒店房价空间不存在高星级酒店房价天花板,房价向上空间较大。
在市场上升阶段中端酒店的各个品牌均能有所获益,但在竞争加剧后品牌的竞争能力和经营能力是关键: 由于中端酒店物业要求相对较高,传统经济型酒店的物业基础只有小部分可以被改造,未来中端酒店的物业增量主要在于三四星级单体酒店以及少量的新增物业。 中端品牌之间的加盟费用和管理提成趋同, 将考验酒店品牌的经营数据和在业主方的品牌认可度。 同时国际化酒店品牌将以通过与本土品牌的合作将加剧国内中端品牌市场的竞争态势。
推荐标的:
华住酒店、首旅酒店、锦江股份
风险提示
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大众和商旅住宿频率和次数下降; 个股估值偏高: 中端酒店开店速度过快,市场竞争逐步加剧; 入住率和平均房价的提升空间不及预期; 人工成本以及房租等费用的持续上升。
申明:本文为作者投稿或转载,在概念股网 http://www.gainiangu.com/ 上发表,为其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决策请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