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行业周观点:通过业绩预告‚我们读到了什么?

2018.02.05 10:44

本周二(1月30日)晚上,计算机行业业绩预告全部披露完毕。虽然业绩预告中的信息很有限,但我们还是想试图从中寻找一些值得分析的点。由于并非所有的公司都会披露业绩预告,而且业绩预告大部分只是给了一个区间;因此为了选择尽可能多的样本公司,我们同时也采用了三季报中对全年业绩的预测数据。由于分析的需要,我们对原数据进行了一定的处理。第一,对于业绩预告的区间数据,我们采用的是中位数。第二,为了客观的了解行业增速,我们对以下公司进行了剔除:(1)这两年通过重组跨界进入到计算机行业的公司,比如工大高新、神州易桥、金财互联等;(2)通过资产重组进行资产注入的国企央企,比如中国长城、中国海防等;(3)互联网模式导致业绩波动较大或者在互联网领域投入较大导致亏损的公司,比如东方财富、同花顺、ST三泰、ST智慧等。

通过以上处理,我们得到的样本公司数量为154家。通过对这些样本公司的数据统计,我们得到的结果如下:(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增速数据不一定代表真实情况,因为样本公司选择的不同,会使得行业业绩增速发生一定的变化。在这里,我们只是基于其中一种样本公司的选择方法,提供相应的分析。)

1、业绩增速回落。通过对154家样本公司数据分析,2017年计算机行业归母净利润增速为1.8%增速同比回落较大。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包括:(1)大量的外延并表导致2016年基数较大,2017年外延并表的业绩大幅减少。(2)并购标的未达到业绩承诺,导致大量商誉减值计提。对于以上两个原因,我们认为,之前市场对第一个原因是有所预期的;但是对于第二个原因,其影响程度可能比预期的要大一些。

2、商誉减值影响较大。并购标的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是把双刃剑,从2017年业绩预告中,我们看到前两年大量的外延并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2017年多家上市公司由于并购标的业绩不达预期,商誉减值计提金额较大,大幅减少了上市公司净利润,甚至一些出现了亏损。我们认为这背后反映的情况包括:(1)在2014-2015年,很多并购标的的业绩承诺是在一个外延驱动的行情下所做出的,其客观性值得商榷。(2)经济环境和市场格局在发生变化,对于那些没有核心技术和产品,只靠所谓的商业模式来获取收入的公司,其经营情况存在恶化的可能性。(3)并购整合的效果值得注意。2014-2015年,计算机行业并购的标的数量在100家以上,有的公司并购数量甚至在3家以上。诚然,IT企业很重要的成长方式就是外延收购,我们看到国际上很多IT巨头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但是否每家公司都能够整合好,也值得商榷。而且,在国际上我们也看到很多IT公司甚至巨头,都存在整合效果不尽人意的情况。

3、剔除商誉减值标的,行业增速接近软件实体经济增速。既然是计提商誉减值的公司拉低了整个行业增速,如果将这些公司从样本中剔除,我们发现,2017年行业归母净利润增速为14.1%,虽然比2016年增速仍有回落,但比2015年增速还要高。这一增速基本接近于工信部发布的中国软件实体经济的增速水平。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认为,2017年整个计算机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增速还是存在向好的边际改善,特别是传统行业龙头在内生增长表现出来的改善情况,比如恒生电子、卫宁健康、浪潮信息等。

4、扣非净利增速更好一些。我们对披露非经常损益的公司进行了统计,并将其作为新的样本,样本公司数量为97家。得到的结果是,2017年样本公司整体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5.5%,好于非扣非的净利润增速。

通过业绩预告,我们读到了什么?

1、客观看待增速回落,不少个股出现边际改善。从上面我们看到,2017年计算机行业的业绩增速回落都是源于外延并购:一个是外延并购带来的2016年高基数,一个是外延并购带来的2017年商誉减值。但这一现象并不能完全刻画整个计算机行业。2017年我们还是看到了不少公司业绩增速出现了一定的边际改善。我们认为,在外延并购大潮退去之后,我们可以关注那些真正具有核心技术和产品化能力的公司,过度放大商业模式的重要性、过度依赖商业模式变现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技术变现或将回归产品本身。

2、外延潜在风险值得关注。通过2017年的业绩预告,我们感受到了外延并购带给上市公司的负面影响。这时候就特别需要我们关注,在过去两年已经发生外延并购的公司,特别是外延数量较多的公司,其并购标的业绩的兑现情况。同时,更加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是很多并购标的业绩承诺最后一年,即2018年这些子公司没有业绩承诺。因此,其业绩是否会发生较大波动,也是我们持续跟踪和关注的地方。

3、挖掘真成长。(1)A股计算机的外延是否是真成长?从本质上来讲,外延是一家公司获得快速成长的方式,而不是目的。一般来讲,IT企业获得业务增长,有两种方式,一个是沿着现有产业链进行上下游延伸,或者沿着现有产品线进行横向拓展,其带来的结果都是业务线和产品线的增加。另一个是,用户或者区域的拓展。A股计算机公司的外延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增加利润体量,但是否具有持续成长性,还是要看其收购能否很好的达到以上两个效果。但除此之外,我们认为,外延更多的是对原来主业的强化和补充,如果一家公司外延并购的目的是想通过并购标的替代原来主业或者弥补主业的下滑,这种情况潜在的风险也是值得关注。(2)下一代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化能力。计算机行业一直被市场贴上成长股的标签。我们认为,这个标签适用于特定的历史时期,那就是中国信息化建设大发展阶段。中国很多IT企业在过去十几年之所以能够快速成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享受到了行业信息化快速增长的红利。而目前中国除了部分行业之外,大部分行业的信息化渗透率已经很高,很难以再支撑企业像过去如此快速的增长。而在新的IT阶段,只有在新技术大规模投入、真正拥有核心技术和产品化能力的公司,才有可能继续享受真成长。不然,或许有不少计算机公司会成为“伪成长股”。

总结来看,基于业绩预告的有限信息,(1)2017年计算机行业业绩增速回落已成定局(预期之内),外延并购导致的商誉减值规模大于此前预期。(2)不少个股已出现业绩的边际改善。(3)对于过去两年外延并购较多的上市公司,其子公司业绩完成情况需要密切关注。(4)挖掘真成长,需要我们从新技术的投入力度和新技术的产品转化能力等角度去寻找,沿着这一逻辑,我们推荐广联达、恒生电子、用友网络、石基信息、泛微网络、金证股份等。

除此之外,我们认为,业绩仍是全年重要主线。2018年计算机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存在一定的改善空间。对于选股而言,沿着业绩主线选股,不会发生像2017年只能选一两只标的的情况(2017年业绩主线选股,以广联达为代表),2018年留给我们选择的空间也更大一些。目前,我们仍然推荐二线低估值白马,其业绩正在发生边际的确定性增强。相关标的包括:美亚柏科、宝信软件、华宇软件、汉得信息等,建议关注新北洋。

细分领域方面。(1)人工智能领域,我们推荐硬件有望迎来放量的中科曙光、浪潮信息。(2)在智能驾驶领域,我们推荐具备产业链核心竞争地位的四维图新,在车载智能化产品方面有望放量的华阳集团、东软集团、索菱股份,关注德赛西威。(3)在企业云服务领域,我们推荐在垂直细分领域有望云转型成功的广联达,以及企业软件龙头用友网络。(4)在金融科技领域,我们推荐技术和产品化能力领先的恒生电子、金证股份、同花顺。(5)在新零售领域,我们推荐石基信息,建议关注新北洋。(6)在智能制造领域,我们推荐宝信软件、汉得信息、东方国信。

风险提示事件:(1)行业整体业绩增速低于预期的风险;(2)外延并购标的业绩不达预期的风险。

 

0 0 0

东方智慧,投资美学!

我要投稿

申明:本文为作者投稿或转载,在概念股网 http://www.gainiangu.com/ 上发表,为其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决策请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

相关概念股资讯

< more >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0-9
暂无相关概念股
暂无相关概念股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