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行业专题研究:交易挖矿模式点亮市场‚交易所未来路向何方
2018.06.27 12:33
交易所头部效应凸显,新兴交易所异军突起
近日数字货币交易量遇冷,数字货币市场从上月约 1300 亿人民币的日均交易量,迅速下滑到本月日均 940 亿人民币的交易量。日交易量前十的交易所占总交易量的比例超过 60%以上。相较于交易量前十交易所的强势表现,交易量后十位的交易所日均交易量不足 20 万人民币。
新兴交易所为了获得与大型交易所抗衡的能力,开始创新其经营模式和激励机制。其中成功的代表为 FCoin,其拥有的“交易即挖矿”机制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得大量的日均交易,成为交易所市场竞争中的新星。
“交易即挖矿”模式分析——数字货币交易所的通证经济
以 FCoin 为代表的“交易即挖矿”模式,其核心主要有以下三大机制:
(1)挖矿机制:将用户手续费以等值平台币的形式进行返还给用户;
(2)分红机制:交易所将部分或全部收入以主流币种的形式分配给平台币的持有者;
(3)邀请机制:邀请者可获得被邀请者一定比例的额外交易手续费(挖矿),以平台币的形式返还。
“生态+挖矿”模式分析——交易所规模平台化经济的开端
面对新兴交易所的挑战, OKEx、火币以及币安针对自己的发展的情况,做出了不同的战略。以 OKEx 和币安为代表的交易所采用横向拓展的模式,利用自身强大的流量,采用相同的模式联合小交易所,与新兴交易所进行竞争。以火币为代表的交易所则布局生态,在与小交易所联合的同时加深自身的投资以及行业布局。进行产业整合,力图用多维度的发展构建生态,从而实现多层次的超越。
“渠道为王,强者恒强” ——交易所未来发展展望
“ 交易即挖矿”这一商业模式促使交易所内部的变革,也使得数字货币交易所方面开始考虑未来的发展之路。是否 FCoin 代表的交易挖矿模式可以持续,这是交易所们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与此同时,虽然交易挖矿这一概念在近期成为了热点,但是交易所仍需要从其他角度布局未来的发展,做到引领时代而不是跟随热点。对于“交易即挖矿”模式而言,由于币价的波动性以及可持续性存在问题,这一商业模式就长远来看并不会长久。交易所在探索未来发展之路时,可以从三个角度考量:生态规划、产品标准化以及风险管理,实现渠道整合,最终促进交易所行业的良性发展。
风险提示: 加密数字货币市场具有高投机性、高波动性的风险特性,存在过度炒作、包装概念等投资风险。
申明:本文为作者投稿或转载,在概念股网 http://www.gainiangu.com/ 上发表,为其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决策请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