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行业点评报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定性与定量分析
2018.09.25 12:18
事件还原: 政府提高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 为进一步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科技创新, 2018 年 9 月 20 日, 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科技部发布《关于提高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通知》(财税〔 2018〕 99 号):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在 2018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期间,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 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 175%在税前摊销。
历史沿革: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执行指引 1.0版》,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发展至今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政策核心是为企业减税降负, 促进企业研发创新。
政策对比: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提高 25 个百分点,企业范围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扩大至所有企业。
(1)对比 1: 2018 年新政 VS 2015 年政策,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提高 25个百分点。 通过 2018 年新政和 2015 年老政策的对比,不难看出,政策变化的核心在于: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的部分,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税前加计扣除比例从 50%提高到 75%,提高 25 个百分点;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部分,无形资产成本税前摊销从 150%提高到 175%,提高25 个百分点。
(2) 对比 2: 2018 年新政 VS 2017 年调整政策,企业范围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扩大至所有企业。 通过 2018 年新政和 2017 年调整政策的对比, 我们发现,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调整幅度仍维持 25%不变,政策有效期也仍为 3 年。 政策变化的核心在于:提高了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企业范围,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扩大至所有企业。
新政解读: 为企业减税降负。 假设某企业在 2018 年研发费用 1 亿元。(1)如果研发费用全计入当期损益,与老政策相比,执行 2018 年新政后,企业多减税 375 万元。(2)如果研发费用全形成无形资产,与老政策相比,执行 2018 年新政后,企业多减税 112.5 万元。我们认为, 2018 年新政本质上是为企业减税降负。
利好研发投入高的相关上市公司。 计算机行业是高科技企业聚集的技术密集型行业,研发创新能力是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们认为,国家提高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 本质上是对高科技企业“减税降负”,此外也将进一步鼓励企业研发创新, 打造自己的护城河。综合来看,2018 年新政利好研发投入高的相关上市公司。 我们以 2017 年各数据指标为基础,经过初步计算, 相比上次 50%的加计扣除比例,此次 75%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对计算机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影响比例的中位数大概在 2.7%左右。
投资建议。 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提升,从政策层面表明了政府对中国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而且从加计扣除的比例的变化趋势来看,政府对此的支持力度逐步在加强。而对于 IT 企业而言,研发投入一直被视为 IT 企业未来成长的前提和保证。在这里,我们想说的是:
1、 IT 企业研发费用的投入是比较大的, 特别是在 IT 企业的初创期,或者技术的变革期。研发费用将企业大部分的利润吃掉,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有的企业的研发投入几乎占到了收入的一半。这也符合 IT 产业发展的趋势,毕竟,任何技术都存在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成熟,从技术向产品的转化周期,这个周期的长短也就决定了企业对研发投入的长度和力度。
2、研发不只是技术的研发,更加包括产品的开发。技术和产品构成 IT 企业最基础的要素。我们不仅要看重公司在技术方面的创新性, 而且更加要看重公司在产品化方面的积淀和持续性。
基于以上逻辑,我们推荐研发投入高、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高的相关标的,包括: 恒生电子、四维图新、用友网络、广联达、浪潮信息、航天信息等。。
风险提示事件。 政策性风险; 研发风险; 产品研发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
申明:本文为作者投稿或转载,在概念股网 http://www.gainiangu.com/ 上发表,为其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决策请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